咨詢電話:0512-52183533

機械行業分析預示自動化市場曙光重現?
機械行業分析預示自動化市場曙光重現?
編者語:2009年7月28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開了2009年上半年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會議,對機械工業經濟上半年來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從中我們似乎能夠看到,經濟危機為這個行業帶來的劇烈震蕩,已經有了逐漸消弭的希望,而自動化市場的復蘇,也可以由此看到初露的曙光。
經濟危機這個令人無奈的詞語,在過去多半年的時間里,一直困擾著中國的制造業,而一直以來以制造業作為自身發展引擎的自動化供應商,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池魚之殃的憂患。產品訂單的縮減、投資預算的縮水、采購意向的變化……這些來自用戶的信號,都一度使得自動化供應商感到危機的無比真切。
可以看到,項目型市場受到宏觀調整政策的積極影響更為直接,而且其實施周期較長的特點使其面對經濟危機時能夠獲得較強的緩沖力。而相對于項目型市場而言,中國的OEM市場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更加劇烈。作為OEM市場主要構成部分的機械行業,對下游產業需求高度敏感,因此其運行態勢也成為了經濟走勢靈敏的晴雨表。
2009年7月28日,作為國內機械行業的權威性團體,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召開了2009年上半年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會議,對機械工業經濟上半年來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會議以機械行業的各項統計數據為基礎,提出了劇烈下滑期已經過去、經濟效益指標逐漸向好的基本判斷。從中我們似乎能夠看到,經濟危機為這個行業帶來的劇烈震蕩,已經有了逐漸消弭的希望,而自動化市場的復蘇,也可以由此看到初露的曙光。
目前斷言經濟危機何時才能真正過去還為時過早,而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過去的幾個月時間盡管并不漫長,卻已經為自動化及其目標行業帶來了很多變化,也提出了很多要求。機械行業產業升級的大勢勢必在危機結束時為自動化市場鳴響新的發令槍,而自動化產業自身的變化也必將使其盈利的模式越來越靈活、實際。
【數據篇】
機械工業聯合會上半年的統計,清晰地勾勒出機械行業在經受危機后運行形勢的輪廓。截止到目前,機械工業顯現出以下特點:
有利條件集中:
劇烈下滑期已經過去,但回升基礎比較脆弱
生產走出低谷,穩步回升
工業總產值上半年完成4.79萬億元,同比增長7.28%。增速在近七年來次降至個位數,與上年同期29.61%的增速相比,下降了22.33個百分點,增速下滑幅度之大,歷史罕見。
從去年10月至今年6月的三個季度間,機械工業生產經歷了從高速增長到快速下滑,再到逐步回升的一段難忘歷程。2008年1-6月機械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9.61%,而10月同比增速劇降至18.31%,11月降至10.99%,12月降至7.1%;今年1-2月進一步下降到2.9%,降至谷底;之后逐月穩步上升:1-3月至1-6月增速分別為4.54%、5.33%、6.31%、7.28%,近4個月來,平均每個月增速回升約1個百分點。
上半年,機械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28%,其中6月當月產值同比增長11.65%,“穩步回升”已成為當前機械工業經濟走勢的主要特點。6月當月機械工業總產值已超過1萬億元(10033.1億元),創歷史高紀錄,表明生產形勢在加速好轉。
工業增加值從今年1-2月的同比增長5.4%,逐月穩步提高至1-6月的9.2%。雖與上年同期21.6%的增長速度比,落差仍很大,但也在穩步回升中。
產品產量有升有降,受惠于扶持政策,結構調整效果初現
上半年各月,117種主要產品的產量始終是下降的多于上升的。1-6月累計,產量同比增加的產品53種,占45%,下降的64種,占55%,而過去多年中,一般增長的占70%,下降的占30%。
從擴大內需政策中,受惠多、效果明顯的是農機和汽車行業。農業生產急需的大型、中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2.02%、27.82%和43.14%。汽車,1-6月產銷分別為599萬輛和610萬輛,分別增長15.22%和17.69%;從3月到6月,已經連續4個月產銷在百萬輛以上(其中4月到6月產銷都達到110萬輛);其中轎車產銷分別為314.52萬輛和324.41萬輛,增長15.74%和21.61%;尤其是符合節能減排和自主**要求的小排量車增長勢頭更為迅猛:排量1.6升及以下轎車產銷分別增長34%和39.27%。自主品牌轎車已占轎車總銷量的29.45%,比去年同期25.24%的占比提高了4.21個百分點;其中1.6升及以下自主品牌轎車銷售84.25萬輛(上年同期為57.38萬輛),占自主品牌轎車的88.19%,同比增速為46.83%,拉動自主品牌轎車增長近40%。
重大裝備產品發展不平衡,電力裝備、冶金及礦山裝備國產化推進力度較大,生產發展較快。
但也有一些重要產品因多種原因產量出現下降。如機床行業的產品產量全線下調,其中數控系統產量下降30.23%;儀器儀表除環境監測儀表外全線下降;環境污染防治設備幾乎**下降,其中水質污染防治設備下降52.13%,噪音與振動控制設備下降41.56%;液壓、氣動元件、緊固件等基礎件產量也多呈下降之勢,顯然與當前產業政策取向不相符。
經濟效益指標逐漸向好,但仍低于上年水平
以實現利潤為代表的各項經濟效益指標,降幅收窄,傳遞出積極信號。預計下半年將延續這一向好趨勢。
1-5月累計實現利潤189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9億元,下降7.73%,但與1-2月同比下降25.81%比較,降幅縮小18.08個百分點,機械工業的經濟效益已經顯現出向好的方向轉變的信號。
1-5月累計上交稅金1228.9億元,同比增長10.09%,與1-2月2.21%的同比增速相比,加快了7.88個百分點。
1-5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56萬億元,同比增速4.23%,與上年同期30.68%的同比增速相比,下降了26.45個百分點,但已由今年1-2月負增長0.87%的谷底走出,進入上行通道。
抽樣調查表明,重點企業現在十分注意控制庫存,且收效顯著。1-6月份重點調查的156家企業產成品占用資金837.5億元,同比下降9.4%。
總體經營質量比年初明顯改善,但尚未達到金融危機前水平:1-6月產品產銷率為97.07%,比1-2月的96.50%提高0.57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的97.51%仍低0.44個百分點。1-5月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33%,比1-2月的3.97%提高1.36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的6.02%仍低0.69個百分點。1-5月成本費用利潤率為5.7%,比1-2月的4.19%提高1.51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的6.45%仍下降0.75個百分點。1-5月流動資產周轉率為1.94次,比1-2月的1.62次增加0.32次,但比去年同期的2.13次還少0.19次。
不利因素尚存:
外貿出口形勢尚未走出低谷,影響整個機械工業上升
外貿出口下行態勢還在繼續,影響了行業回升。1-6月機械工業外貿出口額為891.46億美元,同比下降24.11%,此前1-3月、1-4月、1-5月分別下降21.04%、22.22%和23.9%,可見降幅還在擴大,但降速在減緩。
1-6月,機械工業銷售產值中內銷部分同比增長12.07%,但由于出**貨值同比下降23.62%,從而使機械工業的全部銷售產值只增長了6.79%。出**貨值在機械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往年正常情況下約為16%左右,今年1-6月已降至10.58%。今年以來,機械工業需求增長,主要是靠內需拉動。
【行業觀點篇】
紡織行業:
金融海嘯蕩滌紡織行業 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亟需提高
發展模式的轉變與技術的**,對于我國紡織業來說迫在眉睫。產業振興標志要從規模效益為主走向結構效益為主,產業組織形式要從“小而全”模式走向供應鏈管理模式,市場需求捕捉要從被動適應走向主動開發,這才是我國紡織業乃至整個制造業的振興之本。
作為紡織產業鏈的根本與基礎,先進裝備及信息技術支撐與**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國紡織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確實是當務之急。首先,加強工藝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利用計算機技術了解加工全過程,如吸盡法染色加工時染料的上染過程。通過在線檢測實現智能化染整加工效果,提高加工品質,降低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同時,紡織業自動化要結合信息化適應市場變化。運用IT技術,將原料、生產、管理、營銷和商貿流程化,把纖維-紡織-印染-服裝的上中下游的研發、訂貨、設計、產銷等垂直整合,整體快速反應,經濟地生產客戶所要的產品,一次性工藝(RFT)、即時化生產(JTP)已經成為發展趨勢。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 沈安京
機床行業:
三大設想逐步實現 機床產業升級進行時
現在大多數機床企業在低端市場進行競爭確實得不償失,企業必須要找準自己公司的定位、細分市場需求。我對機床制造技術的發展有三個主要的設想,而這些具體的工作在國內已經開始實施。
個設想是:多功能集成的數控機床要成為發展重點,主要的關注點是數控系統向模塊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發展;*二個設想是:以完善的物流系統來支撐數控機床的加工,其關注點是使機床生產車間內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產品的應用更加普及;*三個設想是:大力推廣工業信息化的建設,其關注點則是將在線監測、遠程控制等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
——北京機床廠總工程師 劉宇凌
【企業篇】
從2008年四季度至今,作為自動化產業的觀察者,《今日自動化》也從未停止關注眾多自動化企業在這場經濟危機中的態度與表現。在經濟危機的不同時期,我們分別與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自動化企業人士就這一話題進行了交流。
金融危機當然對中達電通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我們將繼續深耕行業,并拓展新行業客戶,如電力、石化、軌道交通等,并開發更**、更精密的高效節能產品來應對中國產業升級的趨勢。
中達電通對中國的崛起與未來充滿堅定的信心,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把高效、節能、科技與應用工程**結合,為客戶提供客制化、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中達電通公司總經理 王其鑫,2008年11月
雖然遭遇經濟危機,但圖爾克對中國市場200萬歐元的投資不會改變。我們既不會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盲目擴大投資,也不會在經濟泡沫破裂時跟風削減各類預算,圖爾克一直都保持著穩健的和著眼于未來的發展戰略。
——圖爾克(天津)傳感器有限公司副總裁 劉述祥,2009年3月
我認為,宜科積極配合中國政府的宏觀政策,是正確的選擇。比如政府提出的十大行業振興規劃,對宜科開展業務是非常有益的,我們會抓住這種有利的時機,系統化地展開市場推廣和服務工作,提供高技術含量、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也為這些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對于中國自動化市場的長遠發展,我非常有信心,在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國面前,經濟危機也許會帶來影響,但我想那一定是暫時的,宜科希望在中國能夠實現持續的發展。
——宜科(天津)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Heinz Schneeberger,2009年3月
為了贏得新的項目和用戶,我們將繼續從研發部、銷售部、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部以及市場部等各部門挖掘潛能。作為一家以技術**及應用為導向的自動化公司,特別是在這種經濟動蕩的危急時刻,我們能夠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更好、更經濟的系統解決方案,幫助他們應對難關。
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幾乎從未丟失過一個客戶,相反我們還會贏得更多新的項目和用戶,一旦全球經濟復蘇,我們將會獲得一次更大的飛躍。
——德國倍福全球市場銷售總監 Kai Ristau,2009年6月
事實上,很多自動化企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時,都作出了不盡相同的應對,尤其是一些以OEM市場為主要關注方向的企業,甚至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作出了快速的調整,加強行業控制力與影響力、大力發展解決方案業務及服務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等等,都成為了企業過冬的倚仗。
我們發現,面對大潮起伏,盡管各個企業采取的應對和決策不盡相同,但對中國市場的長遠態勢還是不約而同地表現出了寶貴的信心。這樣的判斷在經濟仍然沒有脫離震蕩的時期中,確實比較難得,而當我們想到這些判斷是基于一個方興未艾的巨大市場時,這樣的判斷又顯得不無道理。
【觀察篇】
自動化服務業得到促進
調查顯示,2008年全球自動化服務業務已經達到173億美元,并將在未來五年內保持年均7%的復合增長率。但在中國市場,自動化領域的服務業卻長期作為自動化產品銷售的附屬,未能形成具有強勁盈利能力的產業。而面對危機帶來的盈利失重,很多自動化企業加快了向自動化服務領域延伸的步伐,而在國外自動化服務市場開展業務已經比較成熟的跨國企業,也開始在國內嘗試這種盈利模式的移植。
自動化市場推廣傳統方式遇挑戰
經濟危機的來臨,無疑也影響了自動化企業進行市場推廣的方式。以自動化展會這一形式為例,很多業內人士都清楚地感到,2009年數次自動化傳統展會的火爆程度,較之往年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衰退。盡管在經濟形勢轉好之后,這些展會并非沒有可能恢復之前的繁榮,但一些新興的推廣形式已經逐漸得到了嘗試,網絡展會、網絡研討會的興起,已經形成一股強有力的趨勢。
技術積累期使新興技術得到關注
盡管下游產業的需求直接影響到機械行業用戶的訂單,也使得對自動化產品的采購量暫時減少,但是這并沒有降低這些用戶對自動化新技術的關注程度。事實上,企業提高產品檔次與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使他們比以往更加需要新的自動化技術與產品,來作為提升產品性能的有力幫手。盡管在特殊的時期,這種關注不一定能立刻轉變為采購,但一旦經濟形勢轉好,對具有優勢的自動化新品的需求將有望比以往更加可觀。
【展望篇】
據機械工業聯合會分析,下半年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雖仍面臨各種困難,但總體運行環境比上半年好,所以可以對實現機械工業全年發展目標充滿信心。
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預計2009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是:一季度延續2008年下半年的下行走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回落并降至谷底;隨著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和措施的落實,機械工業在二季度由底部開始穩步回升,下半年有望延續二季度的回升勢頭并逐步加快回升速度,四季度有望重新達到兩位數的較快增長。預測2009年全年機械工業總產值將比上年增長12%左右,實現利潤將比上年增長8%左右,出口創匯預計將比上年下降10%左右。
行業回升有利因素:
一、已明確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宏觀經濟形勢有望進一步回暖。在這一大背景下,各行各業對機械產品的需求有望繼續增長;
二、能源、原材料供應比較寬松,有利于機械工業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高;
三、關于調整和振興裝備制造業和汽車工業的各項政策(如鼓勵自主**、鼓勵汽車加快更新、提高部分機械產品出口退稅率、增值稅轉型等)正在繼續落實,必將加快機械工業發展的步伐;
四、由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機械工業發展速度陡降,降低了今年下半年的比較基數,因此也就更有利于實現今年下半年增長速度的提升。
行業回升不利因素:
外需不足仍未看到明顯好轉的前景。據世界銀行等研究分析,全球經濟恢復的前景還難以預期,機械工業外貿出口市場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
我們可以看到,對機械工業的有利因素仍然主要來自于政府的宏觀政策導向和重振經濟的堅強決心,盡管與項目型市場的直接投資支持相比,政策對機械行業的傳導需要一段起作用的時間,著力點也比較偏重于指導性,但其作用仍然不可低估。而全球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造成出口受阻,則成為了尚存的不利因素。對此,就需要自動化供應商更加了解客戶的情況,包括其主流客戶群的產品構成,為及時制定適當的市場策略提供依據。